杏耀网址开户_202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4日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毛伟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

2022年,极其难忘、历历在目。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全力抓好“两个统筹”,积极应对汛情旱情疫情叠加冲击,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7万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101.8亿元,同口径增长6.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居经济十强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0.2%,突破10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7301元、19546元,分别增长5.4%、6.8%,高于经济增速;粮食总产达603.6亿斤,连续三年保持总产600亿斤以上,向三湘父老交出一份合格的、来之不易的好答卷。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针对性举措,化解突出矛盾,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精准施策防控新冠疫情。坚决落实国家部署,成功处置多地多轮及G2190次列车疫情;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先后派出24批次5600多名医疗队员支援10个省市区,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受援地区肯定与好评。痛定思痛狠抓安全生产。深刻汲取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教训,扎实开展自建房排查、安全生产两个“百日攻坚”行动,排查整治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4%、9.6%。出台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居民自建房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应对极端天气。成功应对3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9轮汛期强降雨,以及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旱情,颁布最严封山禁火令,采取“八条断然措施”,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并经受了夏季电力4043万千瓦历史最大负荷考验,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二是扎实稳住经济大盘。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可预期对冲超预期,不负“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嘱托。创造性落实稳增长政策。大力度推动“直达快享”,出台稳工业26条、促服务业36条,推出稳经济“1+8”政策体系,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的充分肯定。专班式推进稳增长工作。运用专班协调整合力量,在接续落实政策、谋划做实项目、抗旱应急救援、争取国家支持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长赣高铁、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等项目的落地,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授信签约项目85个、基金规模近300亿元。前瞻性加强稳增长调度。年初突出重大项目铺排布阵、集中开工,年中重点抓招商引资、湘商回归,年末抓进度落实、目标完成,全年始终抓牢实物工作量,推出了总投资超3万亿元的809个基础设施项目,33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25亿元,常益长高铁、平伍益高速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点对点开展稳增长服务。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动员4.7万名干部,为18.4万户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3万个,退减缓税费超过1000亿元。同时,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出台土地要素保障42条;成功组建湖南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近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1.7%。一季度平稳度“坎”,二季度迅速企稳,三季度重回“6”左右,四季度决战决胜,全年达到了“取其上、得其上”的超预期效果。

三是聚力打造“三个高地”。以打造“高地”引领全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抓住“四个着力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推进产品创新强基,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全省制造业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达28.2%。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4家,上榜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抢占“四个制高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94项关键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核心装备、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等打破国外垄断,高精度北斗芯片、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等技术国际领先,航空发动机异形构件精密铸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121人(个),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突出“四个关键点”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举办世界计算大会、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全球湘商大会、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均居中部第一,对非贸易规模居中西部第一。自贸试验区形成47项制度创新成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湘江新区和省直单位主管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

四是一体布局“三大支撑”。出台实施“139”系列政策,以电力保障算力、算力促进动力,三力一体发力,取得积极进展。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坚强有力。“宁电入湘”进展顺利,平江电厂、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审批和开工的抽水蓄能项目装机容量居全国第5位。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基建支撑先行一步。算法创新等六大行动率先启动实施,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算力达到200PF、国内领先,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数字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1.5万亿元。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动力支撑能级跃升。岳麓山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杂交水稻等6家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前进3位、排全国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

五是系统推进“八项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努力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产业培育强基赋能。“十大产业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深入推进,中联智慧产业城、邵虹基板玻璃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28个百亿项目完成投资1142亿元,全省产业投资增长11.3%。轨道交通装备进入欧盟高端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倍,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增长20.2%。企业成长加力提速。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强力推进。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635万户、增长16.3%,制造业百亿企业达4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0家以上、上市和过会企业12家。湖南钢铁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三一集团跻身福布斯全球500强,5家企业位列“全球工程机械50强”。园区发展转型增效。“五好”园区创建六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2.5%、提高2.7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50%、提高6.5个百分点。宁乡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营商环境进位争先。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以问题为导向,首次开至县市区、园区,认真找茬揭短,倒逼改进、实现赶超,“十个坚决”措施强力推出。在2022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我省排全国第7位、长沙市排全国城市第6位,均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953家、到位资金4475亿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393个、总投资近4400亿元。

六是协同推动区域发展。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构建湖南特色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中乘势而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湘鄂赣高质量协同发展,深入开展湘赣边区域合作。在全面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带动全局。出台落实强省会战略“1+N”系列政策,成功获批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和湘江科学城规划,长沙市跻身特大城市行列,长株潭经济总量占比超过40%。在区域板块联动发展中各展其长。岳阳、衡阳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9个、0.7个百分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单位GDP能耗低于全省6个百分点,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于全省19.8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化率突破60%、达60.3%,特色小镇达60个。

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水旱交攻下,我们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以端牢中国饭碗为目标。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优质低镉水稻科研国际领先,田长制全面推行,新建高标准农田46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三年超600亿斤,油茶籽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以产业振兴为关键。优质湘猪等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19.3万个、11.9万家,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顺利,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500个。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提质改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6996公里,美丽乡村示范村达7500个,汨罗市、娄星区、浏阳市、赫山区纳入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支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跨越发展,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八是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我们“干的事”。城镇新增就业73.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左右,为中部地区最好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4万个,本科录取人数增加2.9万人,5所高校15个学科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序列。完成3649项污染治理项目,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大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成功举办“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湖南单元)和“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雅韵三湘”等群众文化活动。圆满举行壬寅年公祭舜帝大典,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

各位代表!

五年来,特别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以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发生重大变革、不断转向高质量发展,湖南的地位日益提升,湖南的亮点日益增彩,参与世界竞争的湖南元素日益增多,中国式现代化湖南实践的基础更加坚实。

这五年,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三次产业结构由8.9∶39.8∶51.3调整为9.5∶39.4∶51.1。地区生产总值从3.38万亿元增长到4.87万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人均突破1万美元。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成为万亿产业,千亿级产业达16个。民营企业百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突破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7万亿元、6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这五年,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5%、增速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净增18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年均增长65.8%、总量突破25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灯塔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中部首位。超级稻双季亩产达1603.9公斤,超高速轨道列车、北斗导航、“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等技术装备,创造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强度。

这五年,改革开放形成标志性成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两次获国务院国企改革办A级评估。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造“湖南经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写入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全国第一。我省与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湘字号”企业走进109个国家和地区,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8家,中欧班列稳定运行1000列以上。马拉维共和国在长沙设立领事馆获批,国际友城达104对。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综合保税区和口岸等平台数量居中部前列。

这五年,基础设施实现整体性提升。现代交通内畅外达,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高铁成环、高速成网,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打造成型,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建设初显成效。水安全保障稳定可靠,现代水网加快构建,涔天河水库、大兴寨水库等工程竣工或开工,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能源体系跨越升级,外电输湘能力增长3.4倍,整体供电能力提高1200万千瓦、超过40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实现翻番、达到125亿立方米。信息设施高效协同,全省总算力提升到4000PF,数据中心总存储能力达14EB,建成数据中心42个、标准机架11.5万架,中部唯一、全国第五的大数据交易所投入运营,县级以上行政区主城区5G网络、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省内网间访问时延降低80%以上。

这五年,生态环境呈现转折性变化。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连续6年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长江干流湖南段和四水干流131个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下降17.8%,创造了长沙后湖综合治理、株洲清水塘和湘潭竹埠港工业污染治理等范本,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6.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居全国前列。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获批全国唯一绿色建造试点省份。

这五年,人民生活获得全面性改善。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洞村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样板。五年投入3400亿元,办成重点民生实事66件111项;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达2.4千伏安,提升43%;建成使用101所芙蓉学校,基本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县域二甲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32%、36%。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评价由89.2分上升至95分。

这五年,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性进步。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个,6个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县级行政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达2500亿元,5A级旅游景区达11家。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参事文史、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统计、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这五年,我们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致力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25件;推行省政府领导领办人大重点建议、政协重点提案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全覆盖,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20件、政协提案3854件。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坚持财审联动,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开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电子化率达99.6%。国务院督查激励项数、次数均居全国前列。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分别减少21%、44.3%,省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精简50%以上,“三公”经费持续压减。

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军地战略合作,高位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统筹开展兵员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更加团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共湖南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积极议大事、参大事和加强监督的结果,是各级监察、司法机关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倾力襄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改革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五年峥嵘路,铿锵奋勇行。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把“三高四新”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行动指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必须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疫情、旱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消费等指标增速与年初预期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艰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疫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服务群众本领有待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总体考虑和今年政府工作安排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湖南的基础和优势,放到世情、国情的大背景下审视,充分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指明发展方向、注入强劲动力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部委大力支持湖南、各方面纷纷看好湖南的有利条件,提高站位、锚定方位、高标定位、蝶变进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答卷。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总量突破7万亿元,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翻番,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打造“三个高地”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得到夯实;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全面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建设成效显著;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取得本质性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持续增强,平安湖南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必须干在当下、抓好今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600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宏观政策环境利好的机遇,聚焦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科技创新攻坚仗、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等“发展六仗”,做到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把握“稳”的要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信心、稳大局,以一域之稳助力全局之安;找准“进”的方向,坚持以质取胜,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经济“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盯住“高”的目标,高标准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高水平推进强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谱写“新”的篇章,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取得新进展。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力争经济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十强省前列。

强化消费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挖掘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家居等消费潜力,推动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支持教育医疗文体消费,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沉浸式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让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

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株洲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衡阳建滔化工产业升级、湘江新区中联先进智造基地、长沙比亚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三一株洲智造基地、邵虹基板玻璃、涟钢冷轧硅钢、望城德赛电池储能电芯、宁乡楚天科技生命科学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着眼重点领域补短板,重点抓好长赣高铁、桂新等高速公路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湘江航道及虞公港建设、重大能源工程、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骨干水利枢纽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怀化国际陆港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在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系统布局一批支撑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基建项目;完善项目滚动开发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安全。拓宽筹资“九条渠道”,优化金融供给,降低融资成本。

有效畅通内外循环。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制度,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现代商贸体系,培育壮大商贸领军企业和平台,发展数字商贸业态,提升城市商贸水平,升级县域商业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促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建设长株潭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培育本土骨干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和网络货运平台。构建开放通道体系,做好流向、流量、流效文章,重点打造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省市场主体突破700万户,新增企业20万家以上、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以上。坚持扩量提质,持续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坚持助企纾困,常态长效“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持续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针对性解决企业融资、用能、用工等问题。坚持遵法守信,抓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完善信用核查、承诺、评价、奖励和修复机制。

我们要发挥“挑大梁”作用,克难而进、进中求成,为全国经济向上向好注入湖南之力、展现湖南之为。

(二)持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继续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新增百亿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0个。夯实传统制造业基底,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轨道交通向高端整车发展,促进现代石化上规模、上水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10%以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和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落实好国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首套件”产品奖励政策。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四算一体”布局,继续实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建设15个新型数据中心和全球新一代互联网辅根节点,打造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和国际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先进计算、北斗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两芯一生态”计算产业,打造全国信创产业基地。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提升企业全流程、全方位数字化水平。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推广,打造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1%。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瞄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方向,促进科技、信息、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上水平。着力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抓好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创建10家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着力创新服务产品及模式,建立服务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增强“湖湘服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力争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3%,营收过4千亿园区实现零的突破。把亩均产出作为园区评价考核、调区扩区的重要依据,力争全省产业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支持园区建设科技孵化、现代物流、产融合作等平台,实施10个以上单体投资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项目,推动国家级园区进位争先。优化园区国土空间布局,加快产城融合,促进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形态业态质态“三态协同”,加快循环化改造,建设10家左右省级以上绿色园区。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是产业升级之需,也是产业安全之要。我们要补短板、锻长板,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眼全球汇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省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果,常态化推动“压层级、减法人”工作,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省属国企重组。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资金。推进实施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和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改革试点,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省级储备粮统一承储体制机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力争民营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培优做强民营企业,支持大型民企挺进“三类500强”,引导中小民企“专精特新”发展,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00家。大力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力争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水平、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4%左右。持续擦亮“六个一”品牌,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壮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广大民营企业有“优”的服务、“进”的空间、“创”的动力,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三个10%”的增长目标。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办好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力争对非贸易额增长25%以上、总量突破600亿元。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等方面形成全国首创成果10项以上。发展跨境电商,布局海外仓,扩大优质消费品、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快吸引和利用外资,盯住大产业、大集团、大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和跨国公司走访行动,实现外资项目大突破。

强力推进湘商回归。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力争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达1000家,项目投资4800亿元。昨天,广大湘商怀抱着激情,走向四面八方,实现人生的梦想;今天,广大湘商怀揣着深情,回归三湘四水,播下希望的种子。家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家乡永远是湘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

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得环境者得天下。以改革创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创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服务强一流。推进营商环境市县、园区和部门评价考核“三个全覆盖”,以擦亮“一件事一次办”品牌为牵引,把“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打造成全省统一的“掌上办事”总入口、优化营商环境总平台、数字政府建设总引擎。以法治护一流。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

我们要激活改革之力、扩大开放之门、清澈市场之水,让发展动能在三湘大地激扬喷发。

(四)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打造区域功能凸显、城市面貌更新、县域活力迸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坚持龙头带动、优势互补,提升“强省会”带动力,落实“1+N”政策体系,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尽快发挥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副中心支撑力,支持岳阳打造开放门户和发展现代石化等支柱产业,支持衡阳培育特高压输变电、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提高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贡献度。提升区域板块发展力,充分发挥高铁成环、高速成网优势,加快沿线地区环境提质、产业布局。支持洞庭湖区发挥通江达海优势,全方位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湘南地区把握沿海产业转移和溢出效应,布局推动湘桂运河等省际重大通道项目,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布局;支持大湘西地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发挥文旅生态优势,打造联结东盟重要枢纽,培育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引擎。积极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推动郴州与佛山、张家界与南京对口合作。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产业支撑、吸纳就业能力,优化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住房、养老、出行等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城市更新,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331个、棚户区2.1万户,完善燃气、污水、生活垃圾、排水防涝等设施,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和第二水源建设,建设绿色完整居住社区。提升城市管理,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打造智能化城市治理典型场景,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力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市达50个。坚持农工商游并举,支持县市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产品,对首次落户“三类500强”企业的县市和园区实施专项奖励。进一步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倾斜力度。健全县域经济考评体系,鼓励培育财源,省财政给予激励。

我们要着眼全省“一盘棋”,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生动局面,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产量600亿斤以上。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45万亩。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发挥隆平高科等种业领军企业作用,加大重大良种联合攻关,推广低镉水稻120万亩左右,为历史性解决“镉大米”问题打下基础。持续打造湘米、湘油、湘菜、湘茶、湘猪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智能农机,加快推进中联(常德)智能农机产业园等基地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将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落实底线任务,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实现清零。狠抓产业振兴,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加快布局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力争新增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20个以上国家级、5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新型农民,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各项工作,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开展惠农补贴专项整治。纵深推进益阳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铆足干劲,奋力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篇章。

(六)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牢牢抓住科技、人才、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台实施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政策措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合60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400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扩大本科教育资源供给,支持高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规范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动“双减”走深走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2%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为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力争在算力网络构建、8英寸SiC外延装备、深远海超大功率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北斗时空安全装备产业化应用、氢燃料动力工程机械整车工程化、水稻耐盐碱和耐极端高低温新品种、超精密加工装备、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动力电池高值循环利用、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等方面,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为国家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作贡献。以建设“四大实验室”为依托,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岳麓山实验室交付入驻、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形成创新网络、湘江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芙蓉实验室全面建设和运行;高标准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支持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发展。以“四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厚植前沿科技攻关基础,推动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投入运行、力能实验装置一期和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二期开工建设,完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运行服务体系;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云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面,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进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长沙、衡阳“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支持岳阳临港、湘西州、娄底创建国家高新区。

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全面落实8个重大人才工程、8个专项人才行动,深入实施“芙蓉计划”。引导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备赛工作,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湖湘工匠、高技能人才。聚焦种业、先进计算、北斗规模应用等优势前沿领域,以及优势产业集群,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紧盯高水平开放需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招商引资人才。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优化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支持长沙创建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我们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向一流迈进,向领先看齐,向顶尖攀登,努力做到在中部领先、在全国有地位、在国际有影响。

(七)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湖南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书香湖南”全民阅读活动,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一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办好“开学第一课”“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参事文史、档案史志事业。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文化湘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发展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力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4000亿元。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擦亮“湘字号”文化品牌。实施新时代湖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增强湖湘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启动奥体中心建设,积极申办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打造“五张名片”,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完善旅游产业链,推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扶持旅游商品创意研发,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方式,培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夜间消费业态,强化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产品供给,打造现象级旅游消费新品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强化“出行即旅游”,搭建智慧旅游平台,优化交通体系,在高速高铁沿线、河湖岸线、县市干线,布局建设一批凸显山水自然、城乡风情、人文历史的旅游景观,打造一批高品质通道、航道、步道。加强旅游行业文明建设管理,完善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办好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文化是山水之魂、旅游之根。我们要在文旅互融互兴中,让红色更亮、古色更新、绿色更丽。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至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政策稳就业,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就业,深入实施“创响三湘”行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载体400家以上;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优化服务促就业,开展以订单、定向、定岗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加强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常态联系服务,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深化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巩固拓展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配套制度,有序推进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覆盖面,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整治成效。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加快健康湖南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医联体建设扩面提质,建设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发展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不断满足重大疾病防治需要。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补齐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短板,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医药供给、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医养康养结合,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高食品药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用心用情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①启动建设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②“湘易办”超级服务端用户突破3000万户;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④开展妇幼健康守护行动;⑤推行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⑥提升基本养老服务水平;⑦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⑧开展残疾人关爱服务;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⑩加强农村“三路”“两网”及灌溉、饮水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政绩。我们要厚实民生成色、加热民生温度,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守护好一江碧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绿色生态之美、绿色产业之美、绿色文化之美、绿色制度之美。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工作机制、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推进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湘西优势,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样板州。开展“无废城市”示范创建,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大力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开展“夏季攻势”,抓实中央交办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巩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效,深入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面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加快“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强化医疗废物废水监管。

统筹生态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工程项目,推进邵怀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强化天然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绿心中央公园、南山国家公园建设。做实林河湖长制,完善“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赔偿、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绿色生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白鹭翱翔、麋鹿嬉戏的美丽风景,变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

(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

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完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筑牢基层首诊防线,加快重症资源准备,落实新冠治疗费用医保政策,及早做好跨区资源调配、临近地区转运救治等准备,关爱医护人员。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安全用药。加大防疫药品储备和生产力度,协调省内重点企业加快生产,做好药品、试剂投放保供,扩大“防疫健康包”免费发放范围,严格价格和质量监管。加强重点群体防护救治。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加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保护,加强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城乡医疗资源,重点解决好农村地区就医用药保障问题,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实现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全覆盖。做好返乡人员提醒和保障,合理管控农村大型聚集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坚持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管债有法,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防止违规举债、虚假化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无证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防范房地产引发系统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消除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逐步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严防生态环境领域诱发的公共安全次生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

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全面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在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安全潜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贯彻落实《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科学精准消存量、遏增量、防变量。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建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市县机动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要求,全域推进“网格化+信访”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城乡社区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稳定压倒一切。我们要坚定守护海晏河清、岁月静好,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统筹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推动国防科技加速转化为战斗力。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谱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湖南新篇章。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必须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落实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持续抓好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坚持专班式推动工作,健全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完善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机制,加大督查问效力度,实行工作落实闭环管理。严格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效能“红黄牌”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干中学、学中干,缺什么、补什么,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坚持廉洁务实行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轻基层负担。深入开展政府系统清廉单元建设,坚决治理政商勾连。坚持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全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一流业绩、赢更大荣光,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分享到: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